當前,中國已成為世界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,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。隨著應用需求的增長以及關鍵技術的成熟,工業機器人不斷“跑步”進入車間,但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也始終存在。
日前,中國電子學會機器人產業研究最新發布了《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》,這份報告對當前國內機器人市場規模、技術特征、主要領軍企業進行了深度解析。
《報告》分析到,2017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??傮w達到62.8億美元,其中,工業機器人市場占比最大為42.2億美元。工業機器人領域整體發展呈現出市場高速增長,搬運型關節型機器人占比較高等特點。整個市場需求旺盛的工業機器人類型為搬運機器人、裝配機器人、焊接機器人,最后是直角坐標型機器人和scara機器人。
當前,中國已成為世界工業機器人最大的應用市場,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。今年全年預計國內工業機器人銷量將首次超11萬臺,市場規模方面,預計到2020年,將從當前的42.2億美元增至58.9億美元。另據相關數據統計,今年1-7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已接近7.2萬套,同比增長57%。近五年規模增速基本保持在20%以上,成為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穩定增長的重要力量。
在研發方面,我國堅持以點帶面、小步快跑的原則,一方面抓住優勢領域實現快速突破,另一方面強化基礎研究推動整體提升。目前,語音識別、圖像識別等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,機器人本體優化設計及性能評估、高速高精度控制等技術取得積極進展,控制器已接近國際水平。
隨著應用需求的增長以及關鍵技術的成熟,工業機器人不斷“跑步”進入車間。以廣東為例,廣東省經信委的數據顯示,2016年廣東共新增應用機器人2.2萬臺,總量超過6萬臺,約占全國五分之一,成為全國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。而東莞全市聚集機器人及智能裝備企業400多家,2016年實現產值超過350億元,全市工業機器人研發及生產企業約占全國總數的10%,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上中下游產業鏈。
不過全國政協常委、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、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、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,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快,但始終存在著產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。
一是技術水平不高,自主品牌率低。目前國產工業機器人大多數是三軸到五軸機器人,六軸以上的高端機器人,85%為國外品牌,智能應用才剛剛起步;二是機器人使用密度低。目前我國制造業萬名工人擁有的工業機器人只有40臺,不及發達國家的15%;三是低水平重復建設普遍。國內不少機器人企業不夠重視技術研發,關鍵零部件、元器件缺失。據統計,我國機器人生產企業近千家,其中大部分是以組裝和代加工為主,出現了一哄而上的現象。
在談及發展工業機器人的一些做法和經驗,李毅中表示:一是要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、引導作用,提供政策支持;二是培育龍頭骨干企業,推動行業做大做強;三是搭建公共服務平臺,為企業提供綜合技術和人才培訓服務;四是加大資金等政策支持,扶持產業發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