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業機器人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,能通過開發新的需求創造更新的產業,是中國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,也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,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。不過,機器人給人們帶來很多便利,但也給人們帶來兩大擔憂:其一是安全問題,其二是人才培養。
近日,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,中國電子學會發布《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(2017年)》。報告預計,2017年我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2.8億美元,2012-2017年平均增長率接近28%,同期全球平均增長率僅為17%。
隨著工業4.0發展、產業轉型升級、人口結構調整等多重因素驅動,我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,而按照發展趨勢,這還僅僅是個開始。將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最新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》中,機器人制造首次作為獨立的行業列入《國民經濟行業分類》之中,根據新的分類,工業機器人制造與特種作業機器人制造兩個行業小類,可以說我國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已經走向快車道的規?;l展階段。
工業機器人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,能通過開發新的需求創造更新的產業,是中國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,也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,帶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。
但是,不得不說,機器人給人們帶來很多便利,但也給人們帶來一些擔憂。首先就是機器人安全問題,目前協作機器人不是100%安全,這要看它手里抓的是什么,“如果手里是一個鋒利的刀具的話,也有可能造成危險?!?br/>其次,在機器人相關話題中,關于“機器人和人類搶飯碗”、“機器人影響就業”的話題熱度一直不減。事實上,機器人代工并不會影響就業,可以說不但不影響就業,還會讓人們的就業舞臺更廣闊,因為機器人的會帶來很多新崗位,就此問題引發的外界擔心,主要是現在人才結構上出現了一些問題。
根據勞務平臺Work Market和全球咨詢機構KRC Research最新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,雖然一直以來很多聲音強調機器人發展會讓更多人失業,但只有6%的企業領袖和3%的員工認為自己的工作能被完全自動化。
不過企業領導們似乎很看好這類應用。調查顯示,56%的受訪企業領袖有意愿在未來3-5年內使用自動化技術,而可能使用人工智能的占43%。
當前,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,中國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,在自主創新能力、資源利用效率、產業結構水平、信息化程度、質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顯,轉型升級和跨越發展的任務緊迫而艱巨。
根據IFR的統計,全球每萬人中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數量為69,中國僅為49。對比日本、德國、韓國、美國等工業發達國家,中國差距較為明顯, 因此業內普遍認為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??偟膩砜?,中國真正做機器人的公司并不多,有自己的技術、設計和研發能力,再在規模和占有率上設些要求,做集成的也就不到10家。
面對這些問題,國家也推行了許多政策,扶持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。2016年5月,國家發改委,財政部聯合發布了《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(2016-2020年)》,提出了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,將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,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將顯著增強。
目前我們能夠看到,隨著國家政策的落實,全國各地機器人產業園紛紛建立,深圳、湖南等地的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崛起,整個機器人市場情況正在好轉。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數據顯示,2016年國產多關節機器人占據該細分市場的21.5%。而幾年前,這個數字只有5%?!案叨耸袌鲋?,中國機器人產品進步很快?!敝袊鴻C器人產業聯盟理事長、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曲道奎表示。